关中东府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,华夏之根、文化之源在渭南。太古时代蓝田猿人、大荔智人、华山脚下华族族团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;中国王朝时代3000年前,这里渭河南岸诞生了古郑国,北岸建立了古同国;封建时代1500年前,这里西南建立了华州,东北有了同州。黄、渭、洛三河在渭南地面交汇,冲积出“三川”平原关中,潼关雄踞于山河之表,自古为陕西东大门。近代人编撰了一副地名联语:“三城关大水,二华临富阳”,基本囊括了蒲城、韩城、澄城、潼关、大荔、白水,华州、华阴、临渭、富平、合阳等渭南行政区划。
(一)
华夏文明,黄河文化发轫的核心区域渭南,传说三皇五帝时代,尧帝曾巡视华地(华州),诞生了“华封三祝,尧帝三辞”典故,这是人类民本思想的起源,也是渭南最早的文字记载,它被记录在春秋时《庄子·天地》篇中。
据近现代学者考证,华山、少华山,是华族族源地,华夏民族的肇始原点。章太炎先生考证出“华夏、中华”诞生在“雍梁之间”的华山地带。现代考古第一人苏秉琦教授,主持华州泉护村遗址发掘,获得雕陶玫瑰花缶实物,被视为华族族徽——中华民族的图腾,他在全国考古大会提出“华山玫瑰燕山龙”民族起源说,被学界认可。著名考古学家、原河南博物馆馆长许顺湛提出“华夏中心说”,即以华山为中心的豫西、晋南、秦东“金三角”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,开中华远古文化研究之先河。陕西社科院教授赵宇共《华县与中华族名族地族源考》和李侃良先生《中华探源》两书,均以翔实的史料,论述了中华民族起源于渭南。
展开剩余78%关中东部是华夏文明诞生地,渭河流域的神话传说——民族起源系列故事与考古发掘古人类遗址,充分佐证了这一点。华族创世说中三皇五帝的元祖——华胥氏,生育了伏羲氏、女娲氏,二人兄妹结婚,繁衍出华夏民族,反映折射出人类发展史中的血亲婚时代。华胥氏祖庭在蓝田华胥古镇,那里秦岭北麓有蓝田猿人遗址,灞河下游有半坡遗址;女娲祖庭在临潼骊山,山下有姜寨遗址;伏羲祖庭在渭河上游的甘肃天水,一旁是秦安遗址,与渭河下游的老官台、泉护村遗址一脉相承,这些均属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,也都全部集中在渭河流域关中东部渭南。元祖中直接带“华”的名字最早的只有华胥,炎黄兄弟是她的孙子辈,我们都是华胥氏的后代。
华州区泉护村太平庄出土、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的鸮鬲鼎
传说关中东部秦岭古代统称华山,且与中条山相连,阻挡了黄河东流,在关中潴成水患,是巨灵大仙助大禹治水,开山泄洪,推破了秦岭,形成华山、少华山,3000年前成书的《山海经》中有“并称二华”之来历。自古“华”“花”通假,华山就是花山,秦岭东段山顶全是盛开的黄刺玫,至今两山坡地沟壑中,仍生长着单瓣粉红色野蔷薇(玫瑰)。少华山下丰华古台,是“华封三祝”诞生地,一旁就是泉护村、元君庙国家级古人类保护遗址,它们和华州城西老官台遗址构成“老官台文化”,被定为“华山渭水系谱”——史前文明的考古标尺。
华夏文明的华山起源说,已成考古、人类、历史、社会、文化学界认知主流。关中学派认为,渭南华山和韩城夏阳,构成“华夏”;晋阳学派以为华山、中条山,组成“中华”;中原学派提出华山中心说,所有这些流派学说均有华山,华山在哪里?华山在渭南!渭南乃至黄河金三角,基本可以定论为中华民族的肇始发祥地!
(二)
东府渭南山川形胜,钟灵毓秀,文化底蕴深厚,人杰地灵,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诞生的主要历代名人,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伟业和创举,推动了中华族群的繁荣发展,堪称民族的脊梁。
白水“四圣”:仓颉“字圣”,黄帝赐姓“倉”,君上一人,他发明中国汉字,开创华夏文明;杜康“酒圣”,夏禹的庖正(粮官),创酿酒术,美味改变了戎祀祭祖、社会交际形态;雷祥“瓷祖”,“雷公”造碗,中国陶瓷业先祖,文明用餐人畜分野,沟通了东西方联系;蔡伦“纸圣”“纸业祖师爷”,东汉造纸术发明家,使社会文明跨越式发展。
白水仓颉庙内景
韩城“史圣”:司马迁,继父著史。后因替李陵败降辩解而受宫刑,调任中书令,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,著成《史记》,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创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文明有了积淀。
华州“三公”:决定或改变中华历史走向的巨人,堪称民族英雄。郑桓公姬友,西周末创建古郑,“缁衣遗爱”东迁寄孥,再续东周400年江山,留下今天新郑、郑州,部分郑人南迁,创建南郑、汉中;郭令公郭子仪,唐中期平定安史之乱,抵御吐蕃入侵,“功盖天下,再造唐室”,维护了民族一统,大中华得以顺延;寇莱公寇准,北宋名相,力主澶渊破辽,签订宋辽和约,加速了民族交流融合,使封建时代科技文化走向了峰巅。
临渭“三贤故里”:张仁愿,盛唐武周朝战功卓绝著名将领,出将入相,镇守西北保境安民,维护了大唐的安全;白居易,中唐能吏良臣,诗文为国亲民,3000首诗“兼济天下”,确立了“世界文化名人”的地位;寇准,北宋华州下邽人,今属临渭区。
“二华”杨氏:史学界有言“天下杨氏归华阴”,自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避乱隐居华山,始有华阴杨家,名人辈出,且不说开创大一统的隋朝杨坚,单说东汉“四知先生”杨震,家族“四世三公”全是清官,儿杨秉、孙杨赐、重孙杨彪等都是朝廷高官,一心为公,不置私产,家无余钱,打破了“富不过三代”的铁律。近代华州龙潭杨氏家族:老大杨松轩名鹤年,著名教育家,创办高等学府咸林中学,开新学教育体系,招募共产党人魏野畴、王复生等人来校任教,把咸中办成了陕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;老三杨叔吉名鹤庆,著名医学家,创立现代护理医学、防疫学、地震救护医学,抗战时任陕西卫生处长,给全省各县建起了县医院和80%的妇幼保健院;老四杨鹤瑞字季符,实业家,曾参与探测陕西矿藏资源,为渭北煤矿开发做出了贡献。杨松轩儿子杨钟健,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,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开拓者和奠基人,有“世界恐龙之父”美誉,他的画像与达尔文、欧文、傅里叶、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像,常年悬挂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。
华阴西岳庙内景
渭华起义——西北地区最大的革命起义,西北工农革命军领导人刘志丹、谢子长、王泰吉等先后为革命事业捐躯;起义的最早领导者潘自力,时任地下陕西省委书记,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多国大使,成为著名外交家;起义联络员高克林,曾任绥远省委书记、新中国最高检副院长;起义军儿童团员钟师统,成长为西北军政大学书记,新中国成立后筹建北京体育学院,任院长,是中国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委员会主席。
……
光荣属于渭南的昨天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,每个渭南人都应继承先辈们敢于艰苦奋斗、善于创业创新的秉性,增强文化自信,讲好渭南故事,努力再创辉煌。
【作者简介】
刘高潮,原吉林大学文学系本科毕业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、中国民俗博物馆特邀研究员,正规出版《华岳风情》文集,另有880余篇作品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,获奖21项;对非遗民俗文化研究颇深,18篇论文获奖;2012年获评渭南市首届文化名人;2019年获“国家文化建设奖”;2021年获市非遗保护贡献奖;2024年9月被澳门皮影协会授予“世界皮影明星”《编号224位》。
来源:渭南日报·话说渭南
编辑/校对:渭南文旅信息中心
发布于:北京市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